伟德国际1946官网|首页

学人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人动态 >> 正文

经济研究院黄凌波和连暐虹教授在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The Economic Journal发表最新成果

发布日期:2025-07-15   作者:    浏览次数:

近期,我院黄凌波教授、连暐虹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董璐副教授合作的研究They Never Had a Chance: Unequal Opportunities and Fair Redistributions”发表于The Economic Journal20254月刊。作为具有众多国际读者的经济学综合期刊,Economic Journal创刊于1891年,系英国皇家经济学学会(Royal Economic Society)的旗舰刊物,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期刊之一。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个关键难题是设计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应对初次分配过程中收入分配不均的重大挑战。本文探讨了贤能主义(Meritocracy)在现代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影响,并指出其可能忽视因教育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和社会流动性下降的问题。通过对4000多个具有代表性人群样本的在线调查实验,论文分析了人们在机会不平等的情境下对运气与能力如何影响贫富差距的态度,并探讨了通过再分配措施缓解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的方法。


在此前的相关实验研究中(Almas et al., 2020 JPE),参与者随机分为“运气处理组luck treatment”和“能力处理组merit treatment”。这两组的主要区别在于收入不平等的来源是运气还是能力。在“运气处理组”中,收入不平等由运气决定,而在“能力处理组”中,收入不平等则取决于个人的表现。早期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收入不平等时,通常倾向于坚持贤能主义的原则,在“运气处理组”中更倾向于收入再分配。


新发表在《The Economic Journal》的这篇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当表现差异及其造成的收入不平等源于机会不平等时,人们的再分配偏好会如何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机会不平等如何影响秉持贤能主义原则的人群的公平态度和再分配偏好?


在实验设计中,作为“工人”的实验参与者首先阅读一段教学材料,然后根据该材料回答相关考试题目,但他们并不知道材料与考试内容之间的相关性。第一个实验组操控了教学材料与考试题目之间的相关性,模拟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即一部分工人获得了与考试题更相关的教学材料,而另一部分工人则得到了不太相关的材料。第二个实验组操控了参与者回答考试题的机会,以模拟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即某些工人能够回答全部考试题,而另一些工人仅能回答部分考试题。在实验中,教学材料和考试题的分配均为随机,机会不平等的程度也是随机分配的。在所有实验情形下,收入的初次分配完全由考试表现决定,而此后有一个第三方参与者可以决定是否进行收入再分配。在该实验设计中,由于机会不平等的存在,收入到底是由运气还是能力决定变得比较模糊,难以做出客观判断,因此公平态度和再分配偏好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归因。此外,在现实世界中,机会不平等的相关信息往往不易察觉,可能需要第三方分配者花费时间或金钱来揭示这些差异。因此,本文还探讨了第三方参与者是否意识到机会不平等的存在,及其揭示或忽略这些不平等信息的倾向。


本研究表明,当收入不平等源于机会不平等时,个体更倾向于进行收入再分配。此外,再分配偏好也与机会不平等的程度有关:机会不平等程度越大,个体的再分配偏好越倾向于平均分配。同时,当第三方分配者被给予选择是否投入精力去揭示机会不平等的机会时,许多人却选择不去揭示这些信息。这些发现丰富了我们对影响个体支持收入再分配因素的理解。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ej/ueae099


Baidu
sogou